軍用機器人崛起!科技突破背後隱藏的道德危機

在現代戰場上,軍用機器人已從科幻電影走入現實。這些配備人工智慧的殺戮機器,能夠自主識別目標並發動攻擊,大幅降低士兵傷亡。然而,當機器掌握生殺大權時,誰來為可能的誤判負責?

支持者強調軍用機器人的精準度遠超人類士兵,能減少平民傷亡。以色列開發的「哈比」無人機已在實戰中證明其價值,美國的「死神」無人機更成為反恐戰爭的要角。這些系統運用人臉辨識技術,理論上能鎖定特定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反對陣營則擔憂演算法偏見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2018年,聯合國報告揭露利比亞內戰中,土耳其製的Kargu-2無人機曾自主攻擊人類目標。沒有情感判斷的殺戮機器,是否會將校園誤判為軍事基地?當攻擊指令來自數千公裡外的控制中心,問責機制又該如何建立?

日內瓦公約新增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議定書》試圖規範這項技術,但美中俄等軍事強國拒絕簽署。專家警告,軍備競賽已無法避免,韓國三星集團研發的SGR-A1哨兵機器人,配備機槍與榴彈發射器,能在非軍事區自主巡邏。這類系統一旦遭駭客入侵,後果不堪設想。

宗教領袖與人權組織持續呼籲禁止「殺手機器人」。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公開譴責這項技術「違反人性尊嚴」,國際紅十字會則擔憂它將改變戰爭本質。當殺戮變得像電玩般簡單,是否會降低開戰門檻?這是科技發展帶給人類最艱難的道德考驗。

台灣國防院最新報告指出,中共已將AI技術列為軍事現代化核心,解放軍演習中出現的無人戰車引發關注。我國科技部強調,台灣研發的軍用機器人僅限防禦用途,但學界仍呼籲立法院應儘速制定相關倫理準則。在科技與倫理的拉鋸戰中,人類正站在歷史轉折點。

【其他文章推薦】
(全省)堆高機租賃保養一覽表
示波器探測執行效能最佳化的8大秘訣
全自動SMD電子零件技術機器,方便點料,發料作業手動包裝機
買不起高檔茶葉,精緻包裝茶葉罐,也能撐場面!
影響示波器測試準確度的五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