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回應鴻蒙OS十大疑雲: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1{icon} {views}

  乾明 發自 東莞 
  量子位 報道 公眾號 QbitAI

  華為鴻蒙(HarmonyOS)昨日面世,有讚美,更有質疑。

  發布會後,華為消費者 BG CEO 余承東、華為消費者 BG 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就集中對這些質疑作出解答。

  比如鴻蒙如何實現諸多能力、如何開源、大家何時能夠體驗,以及將來會如何發展等等。

  量子位基於余承東和王成錄的回答,梳理出十大問題,帶你完整了解鴻蒙 OS 的來龍去脈和未來野心。

  第一問:鴻蒙 OS 為安卓備胎而生?

  余承東說,鴻蒙 OS 是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且是一個面向 AI 的操作系統。

  華為邏輯,未來將是萬物互聯的時代,這對操作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流暢,也需要安全。但是現有的解決方案,都不如人意。

  余承東列舉 3 大不足:

  • 首先,安卓和 Linux 操作系統內核龐大冗餘,難以保證不同終端的體驗流暢。
  • 其次,多終端設備中存儲着越來越多的敏感信息,安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三, 當前的操作系統中,軟件生態與硬件綁定,跨終端體驗難以保障,也降低了開發效率。

  不過,谷歌和蘋果,也已經致力於發展新的 OS,但余承東說,它們仍舊面臨困難與瓶頸。

  比如,谷歌正在投入 400 人開發“大一統”的 Fuchsia 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微內核,但並不是分佈式設計,性能較差。

  至於蘋果公司,使用的是混合內核,現在系統逐漸分裂,而且生態又封閉。

  所以鴻蒙 OS 為何而生?就是為未來而生,有時代背景,目的是實現 OS 與硬件綁定,生態與 OS 耦合。它也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5-10 年的長期戰略——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核心。

  而且一開始也不為替代安卓或是安卓備胎,但緊張的國際局勢對鴻蒙 OS 既定路線產生了直接影響,逼快了鴻蒙 OS 的發布過程。

  余承東原話:“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余承東說,這一系統計劃在 2020 年秋天發布,為了能夠現在發布,華為內部有近 5000 人團隊加班加點在做開發工作。

  發布會當日恰逢余承東 50 歲生日,他說之前已經考慮過退休生活了,但被美國這麼一打壓,覺得還有很多事情可做、要做。

  第二問:鴻蒙 OS 適用全場景到底是什麼意思?

  華為的官方定義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佈式 OS

  最核心的亮點,是實現了模塊化解耦,對應不同的設備可彈性部署。余承東專門放了一頁 PPT 介紹。

  它不僅適用於手機、電腦、平板,還適用於可穿戴設備、車輛、音箱等各個平台。

  余承東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它的“彈性”空間還有很大。

  比如,其高效率鏈接和低時延的特徵,也使其更適用於工業領域。

  而且,可彈性部署不僅僅是部署就完事兒了。

  它還能將被彈性部署的硬件的能力虛擬化,將其作為共享資源,更有效率地利用起來。

  華為介紹稱,這是分佈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 OS,可以實現分佈式任務調度、分佈式數據管理,並實現跨終端無縫體驗。

  第三問:鴻蒙 OS 可彈性部署只是口號?

  余承東說,模塊化解耦,是鴻蒙 OS 實現不同設備彈性部署的關鍵。

  到底怎麼彈性的呢?並沒有怎麼說。發布會後,王成錄解釋了。

  解耦是從邏輯上對現有的軟件系統架構解耦,而不是直接切割代碼解耦。

  解耦后寫好各種通用接口文件,裏面詳細記錄每個模塊適用於什麼樣硬件配置的設備,它們的線程和交互進程通信是怎樣的。

  碰到新的硬件時,鴻蒙 OS 會根據硬件的處理器能力、內存大小、ROM、麥克風等等各種硬件環境自動適配相應的模塊上去,實現可彈性部署。

  這就是鴻蒙 OS 能夠適用於 GB 級別的電腦手機、MB 級別的智能手錶,KB 級別的小型智能家居設備的基礎。

  現在,鴻蒙 OS 中這樣不同的模塊之間接口通用文件有 8000 多個,能夠適用於更多終端設備。

  王成錄說,這些是競爭對手抄不走的,不僅要人、要錢還要創意。

  他介紹稱,這項工作早在開發 EMUI 5 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動用了團隊 40% 的人力,對基於安卓內核的軟件架構進行了梳理,將操作系統模塊化。

  第四問:所謂跨終端無縫體驗,不就是一個雲服務嗎?

  跨終端無縫體驗聽起來玄乎,仔細一琢磨,不就是一個雲服務嗎?

  王成錄說,不是。在鴻蒙 OS 中,已經沒有雲和端的區別,雲就是一個巨大的端。

  最核心的技術在於軟總線技術,基於軟總線技術,時延不是問題。王成錄說,這其中用到了許多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

  這一技術實現了極簡協議,將四層協議棧精簡為一層,提升了有效載荷,來實現交互極簡、更快發現、更快連接。

  多優秀呢?低時延(端到端時延小於 20ms)、高吞吐(有效吞吐高達 1.2Gbps)、高可靠(抗丟包率高達 25%)。

  然後,也有人“砸場子”,問他這和蘋果系統中跨終端鏈接有和不同?這不早就實現了嗎?尤其是 iOS 13,能把 iPad 當畫板。

  王成錄回應說,蘋果 iOS 13 的確和鴻蒙 OS 的一些功能有相似之處,但核心上還有很大差別。

  安卓或者 iOS 系統生態,是為手機硬件設計的,當出現新的硬件形態時,就會基於原有系統設計出新的系統來適配硬件,比如這次蘋果就專門高出了一個 iPad OS。

  但鴻蒙 OS 的定位就是全場景系統,適用於各種硬件,而不是根據硬件去開發新系統。

  在這樣的設計下,系統在各個不同的設備之間通信,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應用到多設備協同上,還有另外一個聽起來很玄乎的技術:硬件能力虛擬化。

  這到底是什麼?最直接的一個例子是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放出的一個 Demo。

  將手機與無人機連接后,再與人進行視頻通話,對方可以看到無人機攝像頭拍攝的實時視頻。

  其中,手機通話功能是手機獨有的,但是攝像頭是無人機上的。

  王成錄說,這就是硬件能力虛擬化和軟總線技術結合后實現的能力。

  將你擁有的設備硬件抽象化,然後組成軟件能力單元,做成一個硬件庫。

  硬件與硬件不只是相互高效通信那麼簡單,而是真正的硬件能力共享。

  具體如何實現的?

  他當場舉了一個打印機的例子。當我們在 Windows 系統上發出打印需求時,無論什麼樣的打印機都能執行打印命令,背後的原因在於驅動文件與 Windows 系統進行了鏈接。

  這與鴻蒙 OS 實現硬件能力虛擬化也多有相似之處。

  第五問:一次開發多平台部署,是不是忽悠人?

  雖然很多人都想着一次開發多平台部署,蘋果也多次提到這一宏偉目標,想讓 iOS 應用遷移到 Mac 上,強化 Mac 系統,但還是步履蹣跚。

  鴻蒙 OS 怎麼就敢說一次開發,多平台部署?解決方案是面向多終端開發的 IDE。

  華為表示,這可以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

  也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支持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余承東表示,開發者藉助分佈式能力 Kit 開發跨終端應用,能夠像開發普通應用一樣簡單。

  王成錄說,這背後也是將 UI 進行抽象解耦,進行不同的硬件適配,這和上面提到的可彈性部署有不少相似之處。

  第六問:鴻蒙 OS 比安卓更強更安全,是不是吹牛?

  余承東說,鴻蒙 OS 性能比安卓更高、更安全。

  這體現在哪?

  首先說性能,最直接的體現就是,IPC(進程間通信)性能,這對於提升系統性能至關重要。

  余承東說,安卓沿用 Linux 內核調度機制,是一種面相服務器負載的公平調度模式,難以保障用戶體驗。

  而鴻蒙 OS,分佈式調度技術,可以負載實時分析預測,匹配應用特徵實現資源精準調度,相應時延降低了 25%。

  余承東打了個比方,Android 系統就像各種車輛都擠在同一個車道,而鴻蒙 OS 相當於給道路劃分出了快車道、慢車道、自行車道,各個進程之間不會相互堵塞。

  基於這樣的調度方式,鴻蒙 OS 進程之間通信效率,比谷歌新開發的微內核系統 Fuchsia 還要高出 5 倍,比實時操作系統 QNX 還要高出 3 倍。

  更為關鍵的是方舟編譯器。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首個取代安卓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經過編譯后,最多可以實現 60% 的性能提升。

  然後是安全。

  在這方面,余承東的說法是,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這種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數學方法,從源頭驗證系統正確,無漏洞的有效手段。之前主要應用於航空與芯片設計等領域,實現起來極為複雜,一行程序代碼,需要 100 行驗證代碼。

  鴻蒙 OS 首次將形式化方法用於終端 TEE。更為關鍵的是,微內核天然無 Root,細粒度權限控制從源頭提升系統安全。

  相比之下安卓採用的是宏內核,將系統底層功能、組件和驅動都打包成一個大內核,安全權限依靠 Root。

  在安卓系統中,只要掌握了 Root 權限,真的就能為所欲為了。

  如第一問中所說的那樣,微內核的設計中,系統底層功能、組件和驅動都是模塊化設計,外核服務相互隔離,獨立加密,從而更加安全。

  但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全場景部署了之後,安全等級比較弱的設備,不就成了突破口嗎?

  王成錄說,解決這一顧慮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加強對設備的認證與信任機制,保證都是正規廠商的設備。

  其次,數據分佈式存儲,用的時候再集中起來,這樣會更安全。

  第七問:手機上不能體驗到鴻蒙 OS?

  鴻蒙 OS 發布之後,不少人非常關注的是,能夠在手機上體驗鴻蒙 OS 嗎?

  余承東說,其實鴻蒙 OS 在手機上的適配已經完成,隨時可以切換,而且只需要一夜就可完成切換。

  現在優先使用安卓,是出於支持谷歌和生態系統的考慮。只要谷歌不讓用,隨時可以切換過來。

  言下之意,不出意外很難推鴻蒙 OS 手機了。

  不過,儘管沒有鴻蒙 OS 的手機,也可以在手機上感受到鴻蒙 OS 的特性。

  王成錄說,EMUI 10 中,已經採用了不少鴻蒙 OS 的能力,比如硬件能力互助共享、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分佈式安全等等。

  除了手機之外,鴻蒙 OS 已經逐步應用到了其他硬件上。

  今天發布的榮耀智慧屏產品,就是首款搭載鴻蒙 OS 的產品,之後會逐步應用在其他設備上。

  第八問:鴻蒙 OS 開源會在 GitHub 上開源嗎?

  只說開源兩個字,儘管現場一陣驚呼,但很多人是不會買賬的。

  因為沒有給出來開源地址。

  會在 GitHub 上開源嗎?如果美國封禁了怎麼辦?

  王成錄說,因為 GitHub 在美國,更希望和國內的一些合作夥伴,組件國內的開源社區。

  他透露,一兩個月後,中國的開源基金會將正式運營起來。但現在正式名稱還不確定。

  而且,國內的開源基金會也將借鑒國外的運作模式,根據大家在社區的貢獻來確定大家的排名。

  此外,在開發者大會上,王成錄也正式宣布了方舟編譯器的開源計劃,2019 年 8 月框架開源,2020 年之後會完整開源。

  第九問:鴻蒙 OS 計劃表如何?

  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是,鴻蒙還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系統。

  鴻蒙也不是完美的,至少現在它還不是一個完全微內核的系統:其使用的內核是 Linux 內核、鴻蒙微內核以及 LiteOS。

  未來,將會把所有內核替換成微內核。王成錄說,這大概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余承東也放出了鴻蒙的未來規劃,從中可以看出,上文提到的不少技術,都還在研發中。

  現在是鴻蒙 OS1.0 版本,實現的功能有:

  • 基於開源框架、關鍵模塊自研;分佈式架構;方舟編譯器;確定時延引擎;TEE 微內核形式化驗證;多終端開發 IDE(Beta)。

  落地產品為智慧屏。

  到 2020 年推出鴻蒙 OS2.0,將會實現:

  • 內核及應用框架自研;通用微內核架構;高性能圖形棧;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多終端開發 IDE;滿足車規級標準。

  落地產品為:創新國產 PC;手錶/手環;車機等。

  2021 年,推出鴻蒙 OS3.0,實現軟硬協同優化;垂直加速文件系統;軟硬件協同高性能 IPC。

  落地產品的為音箱、耳機等。

  第十問:鴻蒙 OS 有何不足?

  最關鍵的弱點,在余承東的言語之間也有所透露——生態。

  這是蘋果 iOS 和谷歌安卓的優勢所在,也是各個操作系統死於非命的重要原因。

  余承東說,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漏洞。

  開源也是考慮於此,希望給人信任,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建鴻蒙生態。

【精選推薦文章】

平板收購,iphone手機收購,二手筆電回收,二手iphone收購-全台皆可收購

收購平板,收購IPHONE,收購蘋果電腦-詳細收購流程一覽表

高價收購imac,收購平板,收購 MACBOOK-更多收購平台討論專區

平板收購,有可能以全新價回收嗎?

賣IPHONE,iPhone回收,舊換新!教你怎麼賣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