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7):圖像平滑(濾波)處理

10{icon} {views}

前文傳送門:

「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1):入門」

「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2):像素處理與 Numpy 操作以及 Matplotlib 显示圖像」

「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3):圖像屬性、圖像感興趣 ROI 區域及通道處理」

「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4):圖像算數運算以及修改顏色空間」

「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5):圖像的幾何變換」

「Python 圖像處理 OpenCV (6):圖像的閾值處理」

1. 引言

第一件事情還是先做名詞解釋,圖像平滑到底是個啥?

從字面意思理解貌似圖像平滑好像是在說圖像滑動。

emmmmmmmmmmmmmmm。。。。

其實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圖像平滑技術通常也被成為圖像濾波技術(這個名字看到可能大家會有點感覺)。

每一幅圖像都包含某種程度的噪聲,噪聲可以理解為由一種或者多種原因造成的灰度值的隨機變化,如由光子通量的隨機性造成的噪聲等等。

而圖像平滑技術或者是圖像濾波技術就是用來處理圖像上的噪聲,其中,能夠具備邊緣保持作用的圖像平滑處理,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這不廢話,處理個圖片降噪,結果把整個圖像搞的跟玻璃上糊上了一層水霧一樣,這種降噪有啥意義。

本文會介紹 OpenCV 中提供的圖像平滑的 4 個算法:

  • 均值濾波
  • 方框濾波
  • 高斯濾波
  • 中值濾波

下面開始一個一個看吧:)

先給出一個給馬里奧加噪聲的程序,程序來源於楊老師的博客:https://blog.csdn.net/Eastmount/article/details/82216380 ,完整代碼如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 讀取圖片
img = cv.imread("maliao.jpg", cv.IMREAD_UNCHANGED)
rows, cols, chn = img.shape

# 加噪聲
for i in range(5000):
    x = np.random.randint(0, rows)
    y = np.random.randint(0, cols)
    img[x, y, :] = 255

cv.imshow("noise", img)

# 圖像保存
cv.imwrite("maliao_noise.jpg", img)

# 等待显示
cv.waitKey()
cv.destroyAllWindows()

上面這段程序實際上是在圖片上隨機加了 5000 個白點,這個噪聲真的是夠大的了。

2. 2D 圖像卷積

在介紹濾波之前先簡單介紹下 2D 圖像卷積,圖像卷積其實就是圖像過濾。

圖像過濾的時候可以使用各種低通濾波器( LPF ),高通濾波器( HPF )等對圖像進行過濾。

低通濾波器( LPF )有助於消除噪聲,但是會使圖像模糊。

高通濾波器( HPF )有助於在圖像中找到邊緣。

OpenCV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函數 filter2D() 來將內核與圖像進行卷積。

我們嘗試對圖像進行平均濾波, 5 x 5 平均濾波器內核如下:

\[ K = \frac{1}{25} \begin{bmatrix}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end{bmatrix} \]

具體操作如下:

我們保持這個內核在一個像素上,將所有低於這個內核的 25 個像素相加,取其平均值,然後用新的平均值替換中心像素。它將對圖像中的所有像素繼續此操作,完整的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讀取圖片
img = cv.imread("maliao_noise.jpg", cv.IMREAD_UNCHANGED)
rgb_img = cv.cvtColor(img, cv.COLOR_BGR2RGB)

kernel = np.ones((5,5),np.float32)/25

dst = cv.filter2D(rgb_img, -1, kernel)

titles = ['Source Image', 'filter2D Image']
images = [rgb_img, dst]

for i in range(2):
    plt.subplot(1, 2, i + 1), plt.imshow(images[i], 'gray')
    plt.title(titles[i])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可以看到,噪點確實去除掉了,就是圖片變得模糊起來。

3. 均值濾波

均值濾波是指任意一點的像素值,都是周圍 N * M 個像素值的均值。

其實均值濾波和上面的那個圖像卷積的示例,做了同樣的事情,我只是用 filter2D() 這個方法手動完成了均值濾波,實際上 OpenCV 為我們提供了專門的均值濾波的方法,前面圖像卷積沒有看明白的同學,可以再一遍均值濾波,我盡量把這個事情整的明白的。

還是來畫個圖吧:

中間那個紅色的方框裏面的值,是周圍 25 個格子區域中的像素的和去除以 25 ,這個公式是下面這樣的:

\[ K = \frac{1}{25} \begin{bmatrix}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end{bmatrix} \]

我為了偷懶,所有的格子裏面的像素值都寫成 1 ,畢竟 n / n 永遠都等於 1 ,快誇我機智。

上面這個 5 * 5 的矩陣稱為核,針對原始圖像內的像素點,採用核進行處理,得到結果圖像。

這個核我們可以自定義大小,比如 5 * 5 ,3 * 3 , 10 * 10 等等,具體定義多大完全看療效。

OpenCV 為我提供了 blur() 方法用作實現均值濾波,原函數如下:

def blur(src, ksize, dst=None, anchor=None, borderType=None)
  • kSize: 內核參數,其實就是圖片進行卷積的時候相乘的那個矩陣,具體的卷積是如何算的,網上有很多,我這裏就不介紹了,所得到的圖像是模糊的,而且圖像其實是按照原來的比例缺少了(原圖像-內核參數+1)^2 個單元格。
  • anchor: Point 類型,即錨點,有默認值 Point(-1, -1) ,當坐標為負值,就表示取核的中心。
  • borderType: Int 類型,用於推斷圖像外部像素的某種邊界模式,有默認值 BORDER_DEFAULT 。

接下來是均值濾波的示例代碼: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讀取圖片
img = cv.imread("maliao_noise.jpg", cv.IMREAD_UNCHANGED)
rgb_img = cv.cvtColor(img, cv.COLOR_BGR2RGB)

# 均值濾波
blur_img = cv.blur(rgb_img, (3, 3))
# blur_img = cv.blur(img, (5, 5))
# blur_img = cv.blur(img, (10, 10))
# blur_img = cv.blur(img, (20, 20))

titles = ['Source Image', 'Blur Image']
images = [rgb_img, blur_img]

for i in range(2):
    plt.subplot(1, 2, i + 1), plt.imshow(images[i], 'gray')
    plt.title(titles[i])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這個降噪的效果好像沒有前面 2D 卷積的那個降噪效果好,但是圖像更為清晰,因為我在這個示例中使用了更小的核 3 * 3 的核,順便我也試了下大核,比如代碼中註釋掉的 10 * 10 的核或者 20 * 20 的核,實時證明,核越大降噪效果越好,但是相反的是圖像會越模糊。

4. 方框濾波

方框濾波和均值濾波核基本一致,其中的區別是需不需要進行歸一化處理。

什麼是歸一化處理等下再說,我們先看方框濾波的原函數:

def boxFilter(src, ddepth, ksize, dst=None, anchor=None, normalize=None, borderType=None)
  • src: 原始圖像。
  • ddepth: Int 類型,目標圖像深度,通常用 -1 表示與原始圖像一致。
  • kSize: 內核參數。
  • dst: 輸出與 src 大小和類型相同的圖像。
  • anchor: Point 類型,即錨點,有默認值 Point(-1, -1) 。
  • normalize: Int 類型,表示是否對目標圖像進行歸一化處理。

當 normalize 為 true 時,需要執行均值化處理。

當 normalize 為 false 時,不進行均值化處理,實際上是求周圍各像素的和,很容易發生溢出,溢出時均為白色,對應像素值為 255 。

完整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讀取圖片
img = cv.imread('maliao_noise.jpg')
source = cv.cvtColor(img, cv.COLOR_BGR2RGB)

# 方框濾波
result = cv.boxFilter(source, -1, (5, 5), normalize = 1)

# 显示圖形
titles = ['Source Image', 'BoxFilter Image']
images = [source, result]

for i in range(2):
    plt.subplot(1, 2, i + 1), plt.imshow(images[i], 'gray')
    plt.title(titles[i])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當我們把 normalize 的屬性設為 0 時,不進行歸一化處理,結果就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5. 高斯濾波

為了克服簡單局部平均法的弊端(圖像模糊),目前已提出許多保持邊緣、細節的局部平滑算法。它們的出發點都集中在如何選擇鄰域的大小、形狀和方向、參數加平均及鄰域各店的權重係數等。

在高斯濾波的方法中,實際上是把卷積核換成了高斯核,那麼什麼是高斯核呢?

簡單來講就是方框還是那個方框,原來每個方框裏面的權是相等的,大家最後取平均,現在變成了高斯分佈的,方框中心的那個權值最大,其餘方框根據距離中心元素的距離遞減,構成一個高斯小山包,這樣取到的值就變成了加權平均。

下圖是所示的是 3 * 3 和 5 * 5 領域的高斯核。

高斯濾波是在 OpenCV 中是由 GaussianBlur() 方法進行實現的,它的原函數如下:

def GaussianBlur(src, ksize, sigmaX, dst=None, sigmaY=None, borderType=None)
  • sigmaX: 表示 X 方向方差。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 ksize 核大小,在高斯核當中,核 (N, N) 必須是奇數, X 方向方差主要控制權重。

完整的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讀取圖片
img = cv.imread('maliao_noise.jpg')
source = cv.cvtColor(img, cv.COLOR_BGR2RGB)

# 方框濾波
result = cv.GaussianBlur(source, (3, 3), 0)

# 显示圖形
titles = ['Source Image', 'GaussianBlur Image']
images = [source, result]

for i in range(2):
    plt.subplot(1, 2, i + 1), plt.imshow(images[i], 'gray')
    plt.title(titles[i])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6. 中值濾波

在使用鄰域平均法去噪的同時也使得邊界變得模糊。

而中值濾波是非線性的圖像處理方法,在去噪的同時可以兼顧到邊界信息的保留。

中值濾波具體的做法是選一個含有奇數點的窗口 W ,將這個窗口在圖像上掃描,把窗口中所含的像素點按灰度級的升或降序排列,取位於中間的灰度值來代替該點的灰度值。

下圖是一個一維的窗口的濾波過程:

在 OpenCV 中,主要是通過調用 medianBlur() 來實現中值濾波,它的原函數如下:

def medianBlur(src, ksize, dst=None)

中值濾波的核心數和高斯濾波的核心數一樣,必須要是大於 1 的奇數。

示例代碼如下: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讀取圖片
img = cv.imread('maliao_noise.jpg')
source = cv.cvtColor(img, cv.COLOR_BGR2RGB)

# 方框濾波
result = cv.medianBlur(source, 3)

# 显示圖形
titles = ['Source Image', 'medianBlur Image']
images = [source, result]

for i in range(2):
    plt.subplot(1, 2, i + 1), plt.imshow(images[i], 'gray')
    plt.title(titles[i])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可以明顯看到,目前中值濾波是對原圖像降噪后還原度最高的,常用的中值濾波的圖形除了可以使用方框,還有十字形、圓形和環形,不同形狀的窗口產生不同的濾波效果。

方形和圓形窗口適合外輪廓線較長的物體圖像,而十字形窗口對有尖頂角狀的圖像效果好。

對於一些細節較多的複雜圖像,可以多次使用不同的中值濾波。

7. 示例代碼

如果有需要獲取源碼的同學可以在公眾號回復「OpenCV」進行獲取。

8. 參考

https://blog.csdn.net/Eastmount/article/details/82216380

http://www.woshicver.com/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台北網頁設計公司這麼多該如何選擇?

※智慧手機時代的來臨,RWD網頁設計為架站首選

※評比南投搬家公司費用收費行情懶人包大公開

※回頭車貨運收費標準

網頁設計最專業,超強功能平台可客製化

※別再煩惱如何寫文案,掌握八大原則!